2008年5月5日,星期一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一个世界级工程的一项记录同样令人惊叹:零重伤零死亡
杭州湾跨海大桥创下安全奇迹
本报首席记者 朱兰英

  本报讯  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——杭州湾跨海大桥,修建时经历了天文大潮、浅层沼气及19次台风等恶劣条件的严峻考验,然而工程施工中未发生一起重伤及死亡事故。这对一个投资上百亿元的大桥建设项目来说,无疑是一个奇迹。那么,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者是怎样做到这一点的?记者昨日从杭州湾跨海大桥指挥部了解到了大桥的“安全秘籍”。
  杭州湾是世界强潮海湾,建设条件十分恶劣,台风多、潮差大、潮流急、冲刷深、滩涂宽、腐蚀强,还有浅层气,一年的有效工作日仅为180天,加上海上施工点多面广,管理难度大,对安全施工构成很大的威胁。在这样的环境下,杭州湾跨海大桥工程大量采用了新技术、新材料、新设备、新工艺。这些技术尽管做过细致的研究、论证,但首次实践和应用还是包含了不少工程技术风险。同时,在强潮海湾建设超长大桥也包含了大量的施工风险。
  在大桥建设过程中,第一个世界性难题发生在建设初期。试验钻钻下后,大桥南岸长达10公里的滩涂区地层中普遍发现有浅层沼气分布。其中,在富集浅层气区域喷发强烈,严重影响并危及大桥地质勘探工作。由于国际桥梁界也没有处理如此大规模天然气的先例,中国工程院院士范立础带领的研究小组经过缜密计算,决定采用“有控放气”的施工理论,使沼气经特别打造的孔径慢慢排出。这一办法为大桥建设铺下了第一块“安全砖”。
  据统计,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开工以来,指挥部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,先后开展全面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17次、专项检查45次、日常检查286次,发出整改通知单292份,发现纠正各种违章违规现象和安全隐患1265项。各施工、监理单位组织安全检查1200多次,发现纠正各种违章现象和安全隐患3856项。
  许多问题一有苗头就被严肃查处。2005年4月,指挥部在检查中发现一海中承台混凝土表面存在较严重的漏浆、麻面等缺陷。经调查,缺陷是由于施工时船舶走锚碰撞钢套箱造成钢套箱渗水引起。为严格标准,指挥部顶住压力对该承台作出了拆除返工的决定。该施工单位用了两个作业班组,两艘作业船舶,共花了45天时间,才完成拆除任务。
  另外,为充分调动参建各方的积极性,指挥部在全桥各参建单位中开展了立功竞赛活动,“比安全”作为立功竞赛的“四比”之一,占总比分的30%。同时,指挥部还与施工、监理单位共同出资,建立了安全生产特别奖,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重奖重罚,奖罚到人。此外,指挥部还制定了近20套紧急预案,应对各种极端自然条件,可谓是“谨小慎微”。
  正是这种对施工人员生命的高度负责与珍惜,让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者克服了潮差大、潮流急、台风多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,顺利完成了水下基础、大型梁板预制、海上吊装和梁上架梁等多项高难度、高风险的施工作业,使大桥的建设全过程未发生一起重伤及死亡事故,创造了一个施工安全的奇迹。